在抗日战争期间,东北抗联的最大威胁并非日本军队的强大火力或战斗力,而是来自那些对东北抗联行军路线了如指掌的叛徒和汉奸。他们的背叛不仅让抗联面临巨大挑战,还给不少英勇的将领带来了致命的威胁。
原东北抗联军第1军第一师的师长程斌,曾是杨靖宇的得力助手,与杨靖宇并肩作战,取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。然而,这位程斌却心怀叵测,因害怕死于战场而背叛了革命,投向了敌人。他巧妙地用花言巧语哄骗日军,赢得了他们的信任,甚至组建了所谓的“程斌挺进队”,并通过该队的配合,将杨靖宇逼入了死胡同,不仅使杨靖宇丧命,还间接导致了另一位英雄将领陈翰章的悲剧。
1940年11月末,陈翰章带领40名队员在宁安南湖头一带顽强抗击敌军,同时还设法筹集粮草补给。那时,积雪封山,气温极低,寒风刺骨,行军异常艰难。尽管如此,陈翰章依旧带领队伍勇敢前行。然而,就在这时,一名叛徒的出现使得整个队伍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,敌军展开了疯狂的追击。
展开剩余69%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,原本40人的队伍已经所剩无几,最终只剩下10名幸存者。为了避敌锋芒,他们带着伤痛艰难穿越冰雪,来到小湾沟附近的茂密树林中。然而,敌人如影随形,依然紧追不舍。在敌人重重包围下,陈翰章和战士们英勇反抗,然而敌众我寡,最终造成了重大伤亡。根据日军的档案记载:“我们击毙了陈翰章部的5名战士,捕获了5人,还缴获了1挺轻机枪、3支步枪和172发子弹。”
陈翰章最终英勇牺牲,成为战斗中壮烈阵亡的五名战士之一。日军随后将他的遗体运到半截河村,迫使陈家确认尸体。之后,日军冷血地割下了陈翰章的头颅,并公然悬挂在村中以震慑民众,随即又将头颅送往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展示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半截河村的乡亲们不忘英雄的牺牲,帮助陈家将陈翰章的遗体安葬在村南一片荒地中,然而那颗头颅却始终未能归还。多年来,陈家一直怀着找回遗首的心愿。直到2013年,经过漫长的岁月,这个心愿才得以实现。
陈翰章的外甥鄢成感慨万千,他激动地说:“这是几十年来我们家几代人的心愿,终于得以实现,怎能不感动?”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鄢成并非陈翰章的亲外甥,他的母亲陈凤英只是陈翰章继母收养的孩子。
陈家三代单传,陈翰章这一代有四个孩子,但其中陈翰章与大姐、二姐均为生母宫氏所生。宫氏去世后,陈父娶了第二任妻子,即陈翰章的继母。继母没有亲生子女,仅收养了一个女孩——陈凤英。陈翰章参军时,两个亲姐姐已经成婚,大姐因无法忍受日军的暴行而与陈家断绝了联系,二姐则因病早逝,因此,陈翰章唯一的亲人就是陈凤英。
陈翰章牺牲时年仅27岁,未曾成婚,也未留下后代。但陈凤英曾回忆,哥哥或许留下了孩子。她说,在自己四岁时,记得有一位神秘的女人一夜之间闯入陈家。这位女人身穿羊毛坎肩,腰间别着双枪,腹部隆起,显然是怀孕了。她自称是陈翰章的妻子。她在见到陈家人后,将身上的坎肩和双枪交给随行的战士,然后向陈家人解释:“抗联在山里的环境太恶劣,我冒险回来生孩子。”然而不巧的是,当晚陈家邻居有人探访,看到女人后立即传播了她的消息。
为了避免这位妻子被日军发现,陈翰章的父亲连夜将她送往了三江省的小荒沟。此后,这位神秘的女人再也没有出现过,音信全无。
鄢成曾提到:“如果那女人真的是舅妈并顺利生下孩子,那么舅舅就可能有后代。”近年来,也有一些人声称是陈翰章的后代前来寻找鄢成,但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,鄢成表示无法确认。他还表示,如果有需要,他愿意通过DNA鉴定来验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景盛网-配资公司排行口碑-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-10倍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