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改写
分封制是周朝为了巩固其王朝统治而采取的一个核心制度。周朝,作为来自西方的一个小国,凭借着这一制度的实施,成功击败了当时强大的商朝。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二人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划,与西域、南蛮、东夷等多个地区的诸侯联合,通过突然袭击商朝都城朝歌,成功地打败了商朝的帝辛。帝辛在此次突袭中丧命,周朝也因此成为新的天子。然而,尽管周朝在初期稳住了局面,殷商的旧部依然保持着不容小觑的实力。特别是在周武王去世后,双方又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,直至周朝最终才占据上风。
《史记·殷本纪》记载,武王在打败商朝后,采取了安抚和分封的措施,“杀妲己,释箕子,封比干,表商容之闾。封纣子禄父为诸侯,以续殷祀,令修行盘庚之政。殷民大说。”这些看似和平的做法,实际上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复杂性。帝辛在自焚后,武王并没有简单地让商朝的残余势力归顺,而是采取了分化的策略。愿意投降的殷商贵族被封为小宗诸侯,而拒绝投降的势力则继续反抗周朝。特别是箕子和纣王的儿子禄父,带领部众向北逃去,联合了淮夷及北方的诸侯,最终在邶城建立了新的殷朝,这一段历史被称为北殷。
展开剩余69%周武王原本有意继续扩展周朝的疆域,但因身患重病,不得不撤回到岐丰地区。在临行前,他将三弟姬期封为管,五弟姬昕封为蔡,八弟姬罃封为霍,三人被称为“三监”,以防禄父在邶城称帝。周武王不久后去世,太子成王继位。然而,成王年幼,无法掌握实际权力,周朝的实际控制权转交给了周武王的四弟姬旦,也就是史上称为“周公”的摄政。值得注意的是,最近出土的《秦简》揭示了周公在实际权力上的滥用,甚至软禁了成王,并在东都洛邑自立为王,这一举动激起了成王的三哥姬鲜的不满。他认为作为长兄,自己理应继位,而不是被周公排除在权力中心,甚至被迫远离朝廷,住在殷商之地,心情愈发愤怒。
为此,姬鲜联合蔡国、霍国等东部姬姓诸国,提出了“清君侧,请成王复位”的口号,开始向周公宣战。与此同时,禄父在邶城看到了复国的机会,派遣使者联络北方的箕子部以及东南的淮夷等诸侯,联合恢复商朝的事业,古奄国、徐国、蒲姑国等地也纷纷加入了这一阵营。
面对这种局势,周公迅速作出了反应。他首先通过结盟来稳固后方,然后亲自带领周军东征,并向天下宣布自己并非篡位,而是暂时摄政,目的是“内弭父兄,外抚诸侯”。他采用了周武王当年征伐商朝时的战略,集中主力进攻管叔。作为一个小型诸侯国,管国根本无法抵挡周朝八师的强大攻势。经过激烈的拉锯战,管国最终被攻破,管叔被杀,叛乱的姬姓诸侯失去了指引,蔡国和霍国纷纷被周公收复。蔡叔度被流放至荆蛮,再也无法返回蔡国,霍叔度则被废除爵位。周武王所立的三监全部被制服。
与此同时,在邶城,武庚趁周公全力攻打三监之际,已经将北方的诸部收服,准备与周军主力决一死战。然而,他们错过了最佳时机。两军最终在邶城南三十里展开决战,结果武庚的殷军惨败,武庚被杀,残部向北逃入幽燕之地,最终被箕子收留。至此,商朝的故土彻底被周朝收复。周公继续东征,攻克了淮夷的徐国、奄国、蒲姑国等地,巩固了周朝在东海一带的强势影响。
天下大势逐渐稳定后,周公进行了第二次分封,周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。但在成王的统治时期,青铜器铭文中提到了殷茸南下与周朝为敌的事宜。殷茸的身份至今扑朔迷离,有学者认为他可能是北逃的禄父,或者是禄父的儿子,甚至有人猜测他就是商朝的箕子。在成王已经亲政的情况下,他派召公率军北伐,连战连捷,最终将殷朝的残余部队赶出幽燕之地。殷茸也就是箕子最终逃往朝鲜,在那里建立了朝鲜国。从此,商朝的历史在中原彻底终结,而召公被封到燕地,成为北方重要的诸侯国。周朝凭借这一系列的胜利,牢牢掌控了四方天下,政权稳固,繁荣昌盛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景盛网-配资公司排行口碑-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-10倍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